杨谦毛壳菌基因组奥秘探索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5-08-06浏览次数:468来源:

毛壳菌基因组奥秘探索第一人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科带头人、市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常委杨谦教授

        拳拳赤子心、忧忧报国情,用这样的语言形容哈尔滨工业大学杨谦教授恰如其分。杨谦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198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攻读硕士,副博士、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工作。这一履历无疑隐含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拼搏向上的影像。

        他上中学时正赶上“文革”,他深深为自己知识匮乏而忧心忡忡。在国外的岁月里,他既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知识,又为其对我国的落后所表现出的傲慢甚至蔑视所不平。他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暗下定决心,学成回国之后,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祖国尽快摆脱落后,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力量。他在完成了博士学位攻读后正在做博士后的情况下,应派出学校的召唤,放弃了继续在英国工作的机会,于1991年回到了他阔别5年的祖国。

        回国以后,针对国内在植物病害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致力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进行了孜孜以求的探索,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就。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教委资助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l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l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l项。

        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与泰国蒙格克特王家理工大学Kasem博士、Dusanee博士等专家合作开展对毛壳菌各种植物土传病害防治机理的研究和在果树蔬菜上防治各种真菌病害的效果观察,并探索利用毛壳菌生产生物农药的工艺和方法,弄清了利用毛壳菌治疗植物病害的机理,研究成功了生产粉剂和颗粒剂的生产方法,制造颗粒剂时不需高温高压,对于保护菌剂中的活菌数量至关重要,属国内外首创。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的基因工程方面,自1995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教委的资助下,主持了关于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基因转化利用的研究。对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利用抗药性基因、提高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的抗药性方面做了大胆尝试。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在国内外首次将上述抗药性基因成功转入植物病害物防治菌——毛壳菌和木霉中,为解决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矛盾的关键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是推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真正实施的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中国科学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为了与国内外同行交流这一重要成果,先后4次参加国际会议,两次主持国际会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的基因组方面,2002年对毛壳菌基因组中EST进行了初步测定,在国内外首次得到毛壳菌中的1381条表达基因,已经全部在国际DNA数据库DDBJ 中注册,其中513条代表已知基因,868条代表新基因。被誉为为世界上探索毛壳菌基因组奥秘的第一人。

        追求创新、治学严谨是杨谦博士的一个突出特点。他淡薄名利,对那些为图虚名不择手段的学术腐败行为嗤之以鼻。在他契而不舍的努力下,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植物病理学报》、《大豆科学》、RESISTANCTPESTMANAGEMENT、JOURNAL 0F KING MONGKUT’S INSTITUTE 0F 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基因工程、基因组、植物病理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文章50多篇。出版专著6部。

        1994年以来他应泰国蒙格克特王家理工大学的邀请,一直担任该校理学院、农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现任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育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教指委,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专业评委、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众所周知,生产有机食品是我国在新世纪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需要数量巨大的生物农药,杨谦博士现正在为他研制的基因工程毛壳菌、木霉菌生物防治功能的开发利用,为利用基因组研究成果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生物农药而呕心沥血,日夜拼搏,以其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为我国生物防治、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