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情系灾区 捐款两万不留姓名

发布时间:2008-05-21浏览次数:197来源:

耄耋老人情系灾区 捐款两万不留姓名

——记哈工大退休老教授、原省政协常委、民盟老盟员、美国侨眷李德滋
 
    5月19日日中午,哈工大土木学院来了一位捐款者,她自称是一位退休职工的孙女,替爷爷向四川地震灾区捐献赈灾款两万元人民币。土木学院负责人请她留下老人的姓名,但她说老人不让留姓名,土木学院负责人说如果不留姓名不好接收,在一再的猜问下,她才默许的点点头。原来这位不留姓名的捐款人是土木学院退休多年的老教师、民盟老盟员、美国侨眷、原省政协常委、92岁高龄的李德滋教授。当人们提出要给他做一个宣传报道时,其孙女连忙表示说老人不同意宣传。
    李德滋教授1917年12月出生,1950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时任副教授的李德滋从燕京大学调来哈工大,任土木系主任。1959年在原哈工大土木系的基础上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年底成立哈建工民盟小组,李德滋任组长。李德滋曾任黑龙江省政协五、六、七届常委,第三、四、五、六届民盟黑龙江省委委员、常委,第五届盟省委宣传部部长。
    李德滋在政协和党派工作中,与党同心同德,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省市改革开放建言献策,涉及到科研教学、市政建设、城市交通、绿色食品、物价、环境污染和森林资源等诸方面,提出有分量的提案数十份,为此,在省五届三次会议上被表彰为“在四化建设中成绩优异的政协委员称号”。
    1987年,哈建工民盟支部为配合院党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请李德滋等盟员先后多次同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对话。他以新旧社会对比、切身感受以及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对学生教育很深,普遍反应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建设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省政协等刊登了这一消息,肯定了这项教书育人工作。1987年9月在省政协召开的全省政协委员老教师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上,李德滋作了《通过对话形式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李德滋学术造诣颇深,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成果优异。在任哈工大土木系主任期间还兼任哈尔滨市建工局长,并兼任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荣获由院长郭沫若亲自签署“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证书”在全国钢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中作出了杰出贡献,1983年受聘赴美国埃欧大学讲课。他曾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哈尔滨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哈尔滨市土木建筑学会名誉付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第十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技术委员会委员,李德滋被誉为我国钢结构科研教学领域里的著名专家学者。
    在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李德滋接受建工部关于薄腹梁试验课题,用两年半时间,在5个城市,对64个单位进行调研,作了310个排筋接头性试验,终于提出了解决这一钢结构领域内难题的理论依据,在成果鉴定上得到了这种评语:“这项研究具有一定创造性,具有明显的参考和实用价值”,经国家建委主持鉴定通过,并在全国推广。1972年他刚获得重新工作机会,积极着手全国钢结构规范修订工作,其中独立完成钢材选择方案。主持写出“我国低温湿地区建筑钢结构钢种选择的初步建议”具有权威的论证,为国家建委采纳与推广。1976年对镜泊湖水电站高层钢管材质和应力进行了认真分折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对水电站的基础结构进行了调整,据改正后估算,这个电站不必继续投资,可再用20年,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我校师生员工献出的最大一笔爱心捐款。难能可贵的是,李德滋教授退休多年,仅靠退休金生活,平时很注意节俭,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表现出了一位与党与国家同甘苦、共患难的民主党派人士的高风亮节。耄耋老人情系灾区,捐款两万不留姓名的高尚情怀感动着我们……
 
哈尔滨工业大学统战部 
2008年5月20日